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2023-08-04



参考答案:

《青春舞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歌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这是新疆少数民族的舞蹈,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飞入美丽的新疆。
老师播放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
(二)新课教授
 1.欣赏《青春舞曲》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密集而紧凑,带给我们欢快、热情的情绪。
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齐唱。
 2.练习新疆音乐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
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做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
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
(4)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音乐,敲击典型的节奏型。
 3.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击掌伴奏。
(2)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3)练习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①通过旋律模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
②附点音符的练习。
③了解反复记号。
老师弹奏,学生演唱。
(4)学习歌唱方法。
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通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
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5)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巩固提高
 1.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发打击乐器,展示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简单的介绍手鼓:手鼓是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
老师做示范,用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没拿到乐器的同学可以拍身体的某个部位)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2.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3.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
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表演。
老师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得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充满热情、欢快的气氛。
(3)学生完整、热情地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