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4.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

2023-02-13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掌握算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2.熟练地进行计算。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棒若干根。

1.复习数的组成。

(1)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4=50+(  )

(2)8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2=(  )+(  )

(3)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  )+(  )=(  )

2.口算。

30+7=    8+1=    60+30=    50+40=

40+5=    4+2=    20+50=    60+3=

老师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画面上有3辆汽车,每辆车上都标有汽车的座位数,现在请你根据汽车的座位数,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甲:我想知道小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学生甲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请甲同学自己请同伴回答问题,并判断对错。

学生乙:我想知道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45+30)

你知道怎样计算“45+30”吗?(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本组同学听,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1)我们组同学讨论出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数的方法,从45开始十个十个地往下数3个数,就等于75。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捆小棒,一共是7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75根小棒。

(2)我们组的同学想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这个数,再在计数器的十位拨上3个珠子,十位就变成了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数就是75。

(3)我们组的同学想的办法是先把45分成40和5,然后用40加上30等于70,70加上5就等于75。

(4)我们组的同学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也就是用十位上的4加上3就等于7,在十位上写7,个位上的0加上5就等于5,在个位上写5,这样就可以得出“45+30=75”。

老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下面老师主要把第(3)组同学的计算思路再给大家解释一遍,先把45分成40和5,40加30等于70,70再加5就等于75。(老师边说边板书过程)

板书:

在同学们刚才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快捷呢?(讲明用小棒摆和计数器帮忙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数再大些,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

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20=   47+20=   18+40=   26+70=

68+30=   56+30=   23+50=   18+80=

请同学们看画面,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解答过的两个问题以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丙:我想求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哪位同学能够帮丙同学列出算式?请你自己来找同学回答,并订正答案。

老师板书:45+3

在学习了“45+30”的计算方法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这道题?

学生甲:我可以从45开始,一个一个地数3个数,这样就等于48。

学生乙:我可以用小棒帮忙,先摆好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根小棒,结果就变成了4捆零8根小棒,也就是48。

学生丙:我可以借助计数器,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再添上3个珠子,个位就是8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8。

学生丁:我可以用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来计算,最后也等于48。

学生戊:我是这样想的,先把45分成40和5,用5加3等于8,再用8加上40就等于48。

老师板书:

老师提示: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不管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都要保证速度和质量。

2.比较45+30和45+3的异同。

老师请学生仔细观察“45+30”和“45+3”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都是45。

不同点:第一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0,而第二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不同,第一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十位4上面,而第二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个位5上面;还有一点就是得数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题加的是整十数,第二题加的是一位数。

3.练习。

36+20=   32+4=    25+70=    8+61=

老师请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或计算方法。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在计算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但一定要做到计算快而且准确无误。

1.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指导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或让学生用自己的口算方法口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然后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区别,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可以把这些题制作成口算卡片,然后让学生进行抢答。

3.填表。

加数 38 20 2 62 43 76 59 3 2

加数 40 65 57 20 5 20 40 82 73

4.看图列出算式并解答。

32下      50下

两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下)

5.连一连。

(1)

47-40

64+2

85+3

5+23

88

28

7

66

(2)

5+40

32+7

25+40

51+40

65

45

39

91

计算。

44-30+36-45+10-5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6 28 84 39

2. 87 87  46 46

3. 78 85 59 82 48 96 99 85 75

4. 32+50=82(下)

5.略

思维训练

这道题学生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把44、36、10这三个数先合起来,再把要减去的数30、45、5这三个数合起来,最后把两个得数相减,即44+36+10的和减去30+45+5的和,计算结果是10。

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下基础。

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在学生自主探索之后,教材安排了三种层次的算法:一是借助小棒操作进行计算,二是借助计数器拨珠进行计算,三是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教材还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比较,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想想做做”第1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理解算理;第2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巩固算法。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通过计算座位数的情境,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开放空间,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计算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交流,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首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从而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再次是组织学生进行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其计算策略,发展了学生的计算素养,实现了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