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问题解决》教案教学设计

2023-02-13

第四课时 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根据例3情境图制作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

教师: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设备。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情境图,图上贴有电信塔和电力塔)你们认识这些设备吗?它们有什么功用?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左边的高塔叫电信塔,它是帮我们接收通信讯号的,这座电信塔高26.5 m(在电信塔旁标出塔高);右边的这座是专门用来传输电的电力塔,它的高度是25.35 m(在电力塔旁标出高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教师:大家比一比,是电信塔高,还是电力塔高?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为了更好的接收电信讯号,我们把电信塔建在18.5 m的高坡上。

(标土坡高度)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多少米?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解决方法。

学生在组内讨论。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解题方法,教师组织其他同学作评价。

学生交流后独立写出算式,教师指名板演。

教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种不同的解法,真棒!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相差的高度吧!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今天我们接触的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虽然算式里出现了小数,但是算法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三、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83页例5的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已知信息以及问题,教师板书:一本书是9.85元,一本书是7.55元,用20元买这两本书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板书:算式一:20-9.85-7.55。

算式二:20-(9.85+7.55)。

分别请板书算式的两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这两个算式对吗?你认为哪种列式能使计算更加简便呢?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指学生代表小组说出自己的理由。

分男女生进行计算“实验”:男生对算式一进行计算,女生对算式二进行计算,比比看哪种方法更快更准确。

各请两组学生代表板书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算理都正确,但是算式二在计算的过程中能使计算更加简便。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讨论?教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老师希望你们能像今天一样,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