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之教材分析

2022-12-16

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荣景。《花牛歌》则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 


《秋晚的江上》是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在格律上仍有旧诗词的痕迹。诗题中的“秋”字呼应诗中“头白的芦苇”,点出了季节;“晚”字呼应诗中的“归鸟”“斜阳”,点出了时间;“江上”则交代了地点。 诗歌共两节。第1节中“归鸟”“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斜阳”原本只是倦鸟归巢的背景,然而“驮着”一词却把“倦鸟”与“斜阳”紧密联系到了一起,“驮着”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诗的第2节是第 1节的继续与发展,“归鸟翻翅,斜阳掉落”的动感画面,极富想象力。最后两行“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 的红颜了”,画面色彩的迅速切换,既充满神奇,又透着生机。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使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简洁的勾勒,夸张独特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 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花牛歌》由四节组成。每一节就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这四幅画面中,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又是动景,花牛“做梦”又是静景。四幅画面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 诗的每一小节,语言形式相同,韵脚却不断变化,一节一韵,韵随情生,朗朗上口。其不拘一格的风格,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